口服避孕药:使用≥5年可降低风险40%-50%,需医生评估血栓风险等
母乳喂养:哺乳12个月以上,风险下降34%
生活方式干预:戒烟、BMI<25、每周150分钟有氧运动
遗传阻断:胚胎植入前基因诊断(PGT)避免突变基因传递给下一代
“卵巢癌防治需建立‘早筛-基因检测-精准治疗’三级体系。高危女性不要等待症状,主动筛查才是生存关键!”
泰美宝法肿瘤医院温馨提示:
一定要重视体检!!!
及时发现和诊断是“救命”的第一步,系统而规范的进行治疗是真正延长“生命线”的保证
2025年5月8日,是第13个世界卵巢癌日,今年的活动主题是“关注女性健康,科学防治卵巢癌”。卵巢癌是妇科三大肿瘤之一,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,但死亡率最高,俗称“妇癌之王”。因为早期没有明显的特异性症状,发现时往往已经是晚期,所以被称为“沉默的杀手”。许多女性对卵巢癌专项筛查的知晓率较低,且对相关症状的警惕性不足,导致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,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和生存率。今天带大家了解卵巢癌。
认知危机:被低估的“妇癌之王”
首先,卵巢癌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。卵巢位于盆腔,发展空间大,早期没有特异症状,也没有特异的筛查手段。再加上中老年女性一般都有些腹型肥胖,就算肿瘤长出盆腔,也不易察觉,直到出现明显的下腹胀腹痛,有了明显的腹水,或者因肿瘤压迫,出现恶心、呕吐、大小便习惯改变,更或者出现胃口差,消瘦等症状就医时,基本已经晚期,甚至盆腹腔广泛转移了。因此,卵巢癌早期不容易被发现,很多在早期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都是通过定期妇科体检发现的。
识别“沉默杀手”的隐秘信号
1、核心警报(40-60岁女性)
● 持续腹胀/腹围增大(超过3周)
● 盆腔/下腹疼痛(非经期或绝经后)
● 尿频尿急/易饱腹感(排除泌尿或胃肠疾病)
2、非典型表现
● 绝经后出血(功能性颗粒细胞瘤占5%-8%)
● 短期内体重骤降5%以上伴贫血
● 反复发作的疲劳与消化紊乱
锁定高危人群
符合以下任一条件者需立即行动:
家族遗传:≥2位亲属患卵巢癌/乳腺癌,或存在林奇综合征;
基因突变:BRCA1/2突变者终生卵巢癌风险达40%-60%;
疾病史:子宫内膜异位症(风险增加1.5倍)、未生育或晚育(>35岁)
外源性因素:长期雌激素替代治疗(>10年)、肥胖(BMI>30)
科学防控策略:
✔️高危人群:每年1次经阴道超声+血清CA-125检测
✔️BRCA突变者:35-40岁后考虑预防性输卵管-卵巢切除术
✔️普通女性:定期妇科检查,关注异常体感信号
主动防御:降低风险的四大支柱